八字运势网

周易经传译注

易经这本书有几个版本的注解

易传》(〈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序卦〉一般常附在周易里面与后面)
晋 王弼《周易注》〈周易略例〉
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
唐 张仁浃《周易集解》
清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屈万里《周易集释初稿》(1981年的绝版书,正体中文。我只在台北国家图书馆看过。)
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函义》(正体中文)
朱维唤《周易经传象易阐释》(正体中文)

《周易》考试:论述爻位的“乘、承、比、应”中位及学易体会。这个题目40分哦,神人帮我啊,不胜感激!

爻位的承、乘、比、应关系
爻中的第二爻与第四爻,同属于阴位,它们的功用相同位置不同,因此他们时位的善恶也有不同。
第二爻,在下卦的中位,也是个小管理者了。四爻,在上卦的最下,紧邻第五爻。第四爻,虽属于高层管理者之位,但因为紧邻第五爻--君主之位,所以凶险很多。而第二爻,远离君主,不为君王所疑,做事易奏效。打个比方,第二爻相当于地方官。地方官很容易做出些业绩。而君主,也很重视地方的业绩情况,因为地方官的业绩,关系到民生状态。所以,第二爻和第五爻,是有相应和的关系的。第二爻稍微有些成绩,就容易受到第五爻君主的重视和夸奖。
但第四爻,相当于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经不能再上升了,有盛极必衰之象,而他下面诸多大臣虎视眈眈于此尊位。旦夕侍在君侧,但言行必须谨慎,动辄得咎,惶恐不安,故常处在危惧之中。稍不留神,就会殃及自身。
六爻中的第三爻与第五爻,同属阳位,但是由于位置不同,其命运也不同。
第三爻居下卦之极,在臣下之位,故多凶害。五居上卦之中,为君上之位,象征高明中正,众星拱照,故多功。所以,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
所以,阳爻居于阳位,阴爻居于阴位,不一定就吉,也要看其所处地位,以及是否居中而定。
而初爻位卑势危,皆当深藏勿进;而上爻位极势危,都应谨防衰危。
从六爻位代表的事物的发展阶段而言,初位为发端萌芽阶段,应潜藏勿用;二位为崭露头角阶段,应适当进取;三位为功业小成阶段,应谨慎防凶;四位为新入高层阶段,应警惧审时;五位为圆满成功阶段,应注意处盛戒盈;上位为发展终极阶段,应注意穷极必反。这是对六十四卦总体而言,但具体卦还要具体分析。
在六爻之间,由于各爻位次性质远近距离等因素,还有四种关系要注意。所谓:承、乘、比、应四种关系,是经常要提到的。
凡相邻两爻,如阴爻在阳爻之上,称为“乘刚”,简称“乘”,象征弱者(柔者)乘凌强者(刚者),爻义往往不吉。如几阴爻都在一阳爻之上,这几个阴爻对此阳爻都可称“乘”。例如,柔弱无主见的领导,积极进取的下属。
凡相邻两爻,如阳爻在阴爻之上,称为“承刚”,简称“承”,象征卑微者(柔弱者)顺承尊高者(刚强者),请求援助。此时卦义吉凶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两爻阴阳当位者为吉,不当位者多凶。如几阳爻都在一阴爻之上,这几个阳爻对此阴爻都可称“乘”。
凡相邻两爻,都可称为“比”(比近)。两爻互比,象征事物处在邻近环境中的作用与反作用,可通过两爻的阴阳乘承关系加以分析。
在一卦中,下卦三爻与上卦三爻在相应位置上是两两相应的(即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对应之爻,如为一阴一阳,相互交感,称为“有应”;若都是阳爻或阴爻,不能交感,称为“无应”。“有应”“无应”在剖析爻象时常用到,象征事物间的和谐、统一与矛盾、对立的运动规律。
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略例》中曾说到:“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1] 前人治学,为求一善本,不惜当衣服卖首饰,一旦得到,便视如珍宝。何者?一部书在传抄排印过程中,常有错讹,有时候错误之多,影响之深,甚至导致学术界以讹传讹,一个错字沿用两千年,后人不断附会曲解,为错误来“正名”的现象也是很多的。在出版业非常“发达”的今天,我们买书更要小心。现在出的书错字之多简直难以想象,比如杨庆中的《周易经传研究》[2],作为商务出版社“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系列中的一本,粗粗一翻竟然翻出来一百多个错字,其中李镜池先生的名字出现次数很多,却没有几次写对的。其他的书错字不多,但作为学术书籍,也不算少了,而且多是低级错误。比如金景芳先生的《周易讲座》[3],《坤》六三的小象竟然把“含章可贞”印成了“含贞可贞”;上篇心得中提到的《周易译注》也有错字若干。
当然,作为初学者,我们选书还没有达到搜求各种版本的境界,水平有限不说,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更不要说目前书店里图书馆里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的易学书籍还是比较有限的,而我们却必须努力从这有限的书籍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择善而从”。而且,眼下的书虽然错字多,但这已经是普遍现象,实在难以侈求什么“善本”,只能依内容来选书了。
初学《周易》,当务之急是看懂经文,其次则是音义训诂——至少得先弄明白周易经传的基本意义吧?哪怕是粗通概览。前面说过的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就是一部适于在此阶段引为绳墨的“工具书”。其实《周易》的注译本现在很多,书店中可以买到的不下二十种。不过,其中有很多是“文化普及读物”,未必适合研究者使用。周振甫先生的《周易译注》很薄,内容并不繁杂,金景芳先生的《周易讲座》文字通畅又主旨清晰,陈鼓应先生的《周易译注》广征博引而独成体系,都是非常深入而浅出的注本。不过,相较而言,这几本书应该拿来互相参照,因为它们的解经思路各不相同,内容难度也是深浅不一。总起来说,周本《译注》比较省净简练,金本《讲座》比较口语化,这两本都不过于艰深,很容易读懂。黄本《译注》与前两本比起来,注释更详细,往往是综合考察多家说法才会谨慎地得出结论,这样便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多材料,但是细翻起来,容易使初学者眼花缭乱。
以上几本之外,余敦康先生的《周易现代解读》、金景芳、吕绍纲先生的《周易全解》。以及刘大钧先生的白话经解传解也都是很好的参考书。除这些书外还有一些,这里就不赘述了,总的说来,《周易》自成书到今天已经两千多年,前人对易学的理解和积累是非常可观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多的歧义。发展到今天,很多说法已经很好地融合在易学传统中,即便是偏离《易经》本义的,也早已自圆其说,蔚为体系了。因此,我们并不应该独宗一家,或者把一本书当作唯一正确的经典而排斥其他参考书。

谁有易经的注释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据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八卦和五行说不同。
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
释文发表在《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韩仲民《帛易略说》;帛书《易传》释文,最初见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第六辑,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续编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易学集成》等书。本世纪以来,帛书《易传》新释文又见张政烺《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廖名春《帛书〈周易〉论集》、丁四新《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帛书《易传》共包括《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邢文《帛书周易研究》是第一部学术专著。
1994年在文物市场发现了楚竹书《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关校注,十分丰富。 演算易经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当代有山东大学教授刘大钧等。后者如京房、邵雍等详见《出生时间与命运》。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
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中国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
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易经没有最好的注释版本,只有自己喜欢不喜欢。最简单的易经讲解是南怀瑾的《易经杂说》,讲了很多小故事,网上有电子版。比较流行的注解本是黄寿祺、张善文师徒合作的《周易译注》,这里面集合了很多大家的观点,是我知道的最全面权威的,适合入门。

周易 易经

先搞清楚学《易》的目标,是想学占卜,还是学义理(也就是偏向哲学)。不管想学哪一方面,建议先读当代人写的书,找比较知名大家学者的书,象高亨、黄寿其、张立文等学者的书写的都很好。《周易》经传十五讲、《周易译注》黄寿其、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高亨等,网上也有很多,一步两搭桥解易,《周易正读》等。读这些书只是入门,进了门有了概念,再往下走。

易经和周易有什么区别

同一个吧。。。都是算命的。。。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要详细的!!

周易:
周易是远古进行卜筮形式中的一种,除了周易以外,还有“连山易”和“归藏易”。
连山易位夏朝所用,而归藏易为商朝所用,周易则为周朝所用,所以,称为周易。
这三种易的区别在于首卦不同,周易首卦为乾卦。其他的则不是乾卦为首卦。
易经:
易经,为儒家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包括周易和对周易的卦爻辞的解释等十篇文献。即所谓“十翼”。传说,孔子对其进行过仔细研究和修改,史上有“韦编三绝”之说,意为孔子对周易下的功夫很深。
区别:
周易其实就是一本“卜筮之书”,算卦用的。
而易经由于经过孔子的研究与修改,增加了解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实际上是以中国传统智慧对周易进行解读,因而集中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精华,因而人们往往把易经当做一本哲学著作去研究。

展开全文